复旦医学院成立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善待动物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522
发布日期: 2009-04-02
用于实验的动物要精心饲育,不让它挨饿、缺水;在必须使用狗、猫、猴做实验的时候,要在实验前对其进行训练,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对于实验结束需要处死的动物要采取安乐死。近日,复旦大学药学院成立了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
从本月起,复旦大学医学院各类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动物实验必须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经过有关培训后方能进行。
对实验动物讲求人道
“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实验动物的保护,禁止虐待和野蛮处死动物。”
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光兴教授开门见山,道出了成立委员会的意义。这位长期从事动物实验和相关教学的教授告诉记者,国家每年用于实验的动物高达1000多万只,在实验医学这一块,每年需要大量的动物用于实验。大部分动物在实验完成后都要被处死,比较常见的处死方法是“砍头”,根据委员会的相关章程,今后“砍头”处死、野蛮处死的方式将被取消。需要被处死的动物将被注入安乐素或者打入过量麻醉药,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平静死去。
尽量节约动物资源
据周教授介绍,在对实验动物的管理中,他们也要求善待动物,尽量减少用于实验的动物,能够替代的尽量使用替代实验,在对动物的实验中尽量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实验动物的资源。要把小动物看做人的“替难者”,同情和尊重动物。
建立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复旦大学药学院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复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陆伟跃表示,中国的医学要走向世界,跟世界接轨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规则。根据国际通行的要求发表文章涉及到动物保护的问题有一定的规定,比如提到动物的被处死要用“牺牲”这样的字眼。提交论文的同时要提供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提供的论证,证实实验中是否有浪费、虐待动物的情况等。
动物试验必须申请
当然,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成立对保护动物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伦理委员会成立后,各课题组在申请动物实验的时候必须要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一个动物实验立案,详细说明实验动物的数量、用途、实验方法等。伦理委员会将依据动物保护、动物福利、动物伦理和综合性科学评估五大原则对动物试验者进行审查,对严重违反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部门或个人,该委员会将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将此作为警示信息记录到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予以公示。专家预计,动物伦理委员会成立后,有关动物实验会更加科学和节约。
据悉,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成立,还将改变学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据了解,目前高校从事动物实验都是以研究生为主,复旦药学院今后研究生一进校就先要进行培训,拿到“上岗证”才能做动物实验。
■新闻背后
复旦:建立伦理委员会、善待动物的理由
第一:伦理要求
根据国际上对动物实验的要求,动物居住的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育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疾病;尽可能地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等动物的时候,在实验前要跟其培养感情,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动物应该有转身、舔梳、站立、卧下和伸腿五大自由。即使是在处死动物的时候,要避免其它动物在场,不让其它动物听到被处死动物的喊声等。
第二:国际惯例
复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陆伟跃称,建立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非常必要和紧迫。近年来,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日益频繁。由于药学学科的特点,需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大量的药物实验研究工作,但却因此遭遇了“门槛”:一些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均要求作者提供所在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否则不予受理,这也已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为此,该院已有多名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因缺乏相关审查意见而被拒绝发表。
第三:技术要求
周光兴教授表示,善待动物不仅是伦理上的需求,其实也是科学实验的需要。就像一个人在刚跑完步不宜去做心电图的道理一样,动物在紧张的情绪下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会有误差的。动物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验,出来的结果才会更精确。安抚动物的情绪,尊重动物其实也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
■相关链接
国内人与动物不和谐事件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级一名学生,“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随即被西城区公安分局拘留。
2005年12月复旦大学研三一名学生被曝光在半年时间内,从网友处领养了近20只小猫,对这些小猫先残害再抛弃。该学生的虐猫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6年3月一名中年妇女“网上杀猫”的组图在网上引起公愤,引起了人们对于动物保护的再度关注。
来源:上海商报 2006-6-7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