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台规定要求人道对待实验动物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506
发布日期: 2009-04-02
来源:国际在线 2004-11-10
新加坡政府在2004年出台一项新规定,依据此规定,那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残忍地对待试验动物的研究人员将面临监禁和罚款。
据法新社10月30日援引新加坡《海峡时报》的报道说,新规定出台后,需要使用试验动物的各个科研机构必须要获得新加坡政府颁发的许可证,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定,人道地对待试验动物。同时,这些科研机构对工作人员进行的正确饲养试验动物的培训也必须要达到政府制定的标准。
通过给这些研究机构颁发许可证,新加坡政府希望能测算出20多个科研中心、医院和大学研究所里试验动物的具体数量。新加坡农业食品与兽医局将负责对这项新规定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抽查中被发现的违反规定者将面临为期1年的监禁和最高1万新加坡元的罚款。
据报道,几乎90%的科研项目都要用到小型试验动物(如啮齿类动物等),另外还有极个别的科研项目会涉及到灵长类动物。新加坡即将出台的这项规定旨在让人们在科研过程中仁慈地对待试验动物。这项新规定将于11月15日生效,被认为是新加坡将自身全力打造为全球前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重要步骤之一。
请在科学探索的功劳簿上给实验动物记上一大功据报道,德国消费者保护部日前公布一份统计报告称,去年德国科研机构共使用了211万只动物进行科学试验,其中老鼠占总数的80%,鱼占7%,兔子占5%,剩下的是占比例很小的狗、猫和猴子等动物,听起来有点残忍的是平均约15秒钟就有一只动物死于试验。
不可否认,自有科学研究以来,动物就成了试验对象,通过它们获得的科研成果数不胜数,受益的不止是人类,还有动物。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有必要研究动物,在动物身上进行科学试验,这一活动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要在科学探索的功劳簿上遗漏动物们的贡献。前几天,一批来自四川的食用药用蚂蚁搭乘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遨游太空18天后成功返回地面。可惜的是,卫星返回后,活体蚁已全部为科学事业“光荣牺牲”,部分蚁卵还在孵化中。这些蚂蚁弥足宝贵,它们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变化将成为重要的科研内容。
近日,一种实验老鼠为日本研究人员立了大功。通过观测实验老鼠的生理变化,研究者首次发现负责在生命活动中给细胞器分配蛋白质的基因“AP—3B”与癫痫发病有关。
动物的智商向来为人关注。除了海豚、大象等“高智商”动物,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猩猩到底有多聪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惊讶地发现,大猩猩的智商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证据之一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雌性大猩猩科科在科学家的精心培养下,居然能掌握近1000种语言,成为目前世界上惟一能用手语与人类交流的大猩猩。
21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位研究员的一篇有关古鸟类飞行的文章,论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既保存有完好的腿羽,又保存有短的尾羽的鸟类化石。两位专家认为,这种鸟腿部的羽毛可能能够帮助揭开原始鸟类的“短尾”之谜,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鸟类飞行演化经历了“四个翅膀”阶段的假说。
动物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个个轻松有趣,也有一些是警世危言。最近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说,科学家发现很多动物交配、生育、筑巢、学习、躲避猎手、觅食、活动水平甚至肢体平衡等行为变得越来越古怪了,如接触到杀虫剂的雄性椋鸟在歌唱、炫耀、飞行和突袭方面的活动量减少了一半;而接触了低剂量杀虫剂硫丹的水螈居然很难发觉配偶发出的吸引异性的信息素;由接触了DDT农药的卵孵出的雄性海鸥的数量越来越多,它们竟然试图雄雄交配。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化学毒素干扰了内分泌,改变了动物的生理机能。
事实表明,动物行为的改变可能是某种化学物质有害的预警信号。如果它还不足以让人猛醒的话,请看另一发现: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18日发布一份公报,他们在一些欧洲国家环境或卫生部长的血液中累计检测出至少55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很多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容易引发癌症、过敏、生殖问题以及发育迟缓等病症,但是工业界至今没办法确定大多数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有害性。现在,化学毒素改变鱼虫鸟兽生理机能的种种迹象,无疑为弄清这一问题提供了参考。
北京拟立法维护动物福利《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今日提交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该条例作出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动物福利”的规定。据知,这是该市首次将“动物福利”写进拟作为地方法规发布的条例中。
针对动物福利问题,今日接受审议的这份《条例》还规定,从事动物实验的人员应当遵循替代、减少和优化的原则进行实验设计,使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实验动物。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平今天在解释为何为“动物福利”立法时说,近几年,动物福利问题已成为国际各方面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而国外动物福利立法已有多年时间,其所强调的是,不仅不能虐待动物,还应当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此外,梁平还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实验动物领域的国际合作日趋紧密,动物福利问题已成为实验动物方面的贸易壁垒。因此,《条例(修订草案)》作出了维护动物福利的规定。
2003年,一份名为《北京市动物卫生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文件曾对动物福利的保护做了专门规定,提出不得虐待、伤害或遗弃动物;动物被宰杀时要用人道方式进行,且不得让同类动物看到。不过据此间媒体的报道,这条有关“动物福利”的法规很快因为想法“过于超前”而被有关部门予以否定。此次条例的修订草案中增加了关于动物福利的内容,强调不仅不能虐待动物,还应当给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
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梁平告诉记者,将动物福利提上议程,主要是考虑到在国外动物福利立法已多年的背景下,我国“入世”后,动物福利问题已经成为实验动物方面的贸易壁垒,因此有必要进行修改和补充。梁平说,实验动物福利是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动物保护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为了保证动物的健康愉快。
国际上普遍认为动物享有五大自由,即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无恐惧和悲伤感、表达天性的自由。
实验动物福利的核心是三R原则,即替代、减少、优化。替代,就是在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前提下,使用非生命材料代替有生命材料、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用动物的部分组织器官代替整体动物等;减少,指实验中通过反复利用或不同试验连续使用一批动物,相对减少动物的用量,尽量减少实验中动物的痛苦等,通俗的解释就是能用5只不用10只;优化,就是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在做动物实验过程中,要做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减少试验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非人道实验程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