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鼠“小小”何以一举成名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浏览次数:509
 “小小”的出生证明iPS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
●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
● 这项成果对干细胞全能性的机理研究以及器官移植、药物
   筛选、基因治疗等临床应用研究有重要价值
● 中国在国际干细胞研究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2009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分别利用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克隆出活体实验鼠,从而证实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其中,周琪的研究小组成功培育了27只实验鼠,并将首只iPS细胞克隆鼠命名为“小小”。该成果受到国际干细胞研究界的高度重视,《自然》杂志网站称赞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科学》杂志网站评价说,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获得完全由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它们具有正常的生殖和繁育能力,这有力地证明了iPS细胞具有真正的全能性。中国科学家的这些工作为进一步研究iPS技术在干细胞研究、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平台,将iPS细胞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


克隆鼠和他的孩子们                                       克隆鼠的孩子们
什么是iPS细胞
    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具有极高的生物医学价值。以往的干细胞研究主要使用从胚胎中提取的胚胎干细胞,经常引起伦理争议。2007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宣布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相差无几,被称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又名iPS细胞。这一发现被《自然》和《科学》杂志分别评为2007年第一和第二大科学进展。

“小小”的诞生与我们有什么密切关系?
    以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例,大家熟知的糖尿病至今没有治愈方法,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发生异常,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未来iPS细胞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将从糖尿病患者身上提取到的皮肤细胞转化成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然后将所得的正常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从而治愈糖尿病。
Baidu
map